女作家書寫同性小說照亮文壇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書在燃燒

 

(原刊於周日明報讀書版 )

images

 

 

同性關係這個議題,到了今天,再不是限於議題,而是走出了暗櫃,面對大眾了。教宗沒有說不,已成破天荒的世紀性事件,日前美國最高法院宣佈,同性伴侶有權在全美50個州分結婚,奧巴馬在Twitter推帖,也指今次裁決是邁向平等一大步,應是同性戀者長期夢寐以求的福音。

 

在歷史上,同性親密關係已是文化事實;在文學上,有關這類關係的題材,不分種族,多的是。去年,出名文化評論員Daniel D’Addario 撰文悲歎在今天的美國,難找到一部具野心的同性書寫小說,另一位作者Tyler Coates 更進一步認為,同性書寫的偉大作品,是無法產生的。原來他的論點在:大部分讀者對於同性題材,仍有心理上的抗拒,出版商為了生意,當一涉及同性書寫的作品,便十分謹慎,於是乎,就算一部出色的同性小說,面世的機會也頗成疑問。

 

今年三月, 漢娜. 茵納芝哈拉(Hanya Yanagihara )的 《微小生命》( A Little Life)出版,可能是同類小說的一個大突破,書中主要人物四個,但焦點集中在律師法蘭(Jude St. Francis)。全書與其他同類的作品不同之處,在於探求人與人間的關係的終極,例如,同性友情可以去到幾盡?最終等同愛戀的親密,這麼簡單麼?法蘭身邊 的幾個朋友,從不同方法與態度接近法蘭,代表了社會人士對同性戀者的不同關注或誤解。但到頭來,令到法蘭愈來愈覺得自己是異類,非人的異類。與他發生過關係的一名神職人員就這樣對他說,「你生來就是如此,不能改變。」全書所描述的就是這種身份認同,對生命存在的質詢。情節中,穿插連串獨白,回憶片段,現在與過去許多時候糢糊不清,構成整個故事的黑色元素。

 

在一次訪問,作者這麼表達過,生命是非常複雜的,我們不能任意標籤一個人,隨口叫某某是怪物,這樣只為了方便,作為作家,便得深入了解,找出背後的意義,

 

Leave a comment

Filed under 文壇哈哈鏡

Leave a comment